
信息化是施工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面對著WTO的挑戰,廣大施工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正面臨著是迅速登上高速駛進的時代快車,還是被時代快車所拋棄的艱難抉擇。縱觀國內外知名企業發展的歷史,我們認為我國的施工企業應當積極地、有步驟地策劃、開展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實現企業信息化是改造“傳統企業”使其成為“現代化企業”的必由之路。
一、施工企業信息化的涵義
施工企業信息化就是應用以計算機硬軟件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重構企業核心業務,加強項目管理控制,加強企業運作控制,進而提高企業競爭力。從涉及的范圍看,施工企業信息化有兩個層面上的含義。一是企業管理層面上的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檔的傳遞等基本工作流程,還包括經營、計劃、預算、采購、供應、設備、人力資源、財務、后勤、客戶關系等;二是工程項目管理層面上的信息化,包括進度計劃、網絡計劃編制、施工平面圖、項目成本控制、機具設備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圖紙理、安全管理等。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信息共享與運用。包括:市場信息、項目信息、設備信息、競爭信息;
2.辦公自動化。包括:信息傳遞、電子郵件、公文流轉、工作日程安排、協同辦公、工作流程自動化;
3.工程項目管理數字化。包括:進度計劃、網絡計劃編制,施工平面圖,項目成本控制,機具設備管理,合同管理,材料管理,圖紙管理,安全管理等;
4.企業管理數字化。就是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和網絡傳輸數據的能力將企業在管理、工程、造價、成本、物資、計劃、統計、技術、質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經集成并綜合處理為企業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進度、物資供應、成本核算等,以利于進行實時管理、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二、我國企業信息化的現狀
企業信息系統建設按照應用程度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OA辦公自動化系統;第二,MIS管理信息系統;第三,ERP/EAI/EC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企業應用集成/電子商務。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還處在第一和第二個層次上,一些國有先進企業和部分三資企業已開始進入第三個層次。
目前我國大型企業使用管理軟件的比例達80%。其中,財務軟件占60%;業務/商務軟件(如,招投標、預算、合同管理等)占30%;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占10% 左右。2000萬家中小企業使用管理軟件的比例為30%,絕大多數都是財務軟件。
三、施工企業信息化的成就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我國建筑業及廣大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概括起來如下幾個特征。第一,建筑業網站建設從無到有。建設部設立了政府部門網站《中國工程建設和建筑業信息網》;省市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設置了地方管理網站 ;全國還有不少專業的建筑網站,如《中國建筑資訊網》等;大型企業都設置了自己的網頁或網站。第二, 廣泛應用計算軟件和工具軟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施工領域,較早地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各項計算作業和輔助管理工作,如辦公自動化系統、招投標系統(包括工程量計算、施工平面圖設計、編制工程進度網絡、施工組織設計自動生成系統等)、設計計算系統(深基坑支護設計、腳手架設計、模板設計等)、項目管理系統(項目成本、進度管理、物資臺帳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第三, 在施工中推廣應用以信息技術為特征的自動控制技術。如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金茂大廈等高層建筑垂直度控制、預拌混凝土上料自動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術進行大型構件和設備的整體安裝(如上海大劇院工程等)、整體爬升腳手架的提升、幕墻的生產與加工、建筑物沉降觀測和工程測量、建筑材料檢測數據采集等,都廣泛采用了自動控制技術。第四,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積極推進辦公自動化和行政管理信息化。如北京市建委建筑業管理處開發使用了《網絡辦公與企業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此系統實現企業信息管理和資質審批,包括企業資質網上申請、審批、年審、動態管理(資質升級和降級)、變更、年審、備案、資質證書管理和相關資質申請審批工作處理情況查詢,并且上述功能都是通過啟動系統設置的工作流完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為因素干擾,同時,該系統與建委內部各職能部門數據交換可獲得企業在一級市場承包情況、在二級市場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情況和企業施工過的工程質量信息和施工安全方面情況等。
四、施工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當前我國施工企業信息化的進程,不難發現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主要以開發應用單機版應用軟件為主,單機操作,僅僅利用了計算機計算速度快的特點,沒有形成網絡,沒有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自動傳遞。第二,應用面不廣。目前,真正使用計算機來進行建筑施工輔助管理的僅僅是一些重視計算機技術和管理方法、實力比較雄厚的施工企業,或者說,僅僅是這些單位的某些部門在用。相關的計算機輔助管理軟件在施工企業的運用遠不及輔助設計軟件在建筑設計院中那樣普及。第三, 應用的深度不夠,大多數企業停留在日常工作數字化層面上。第四,應用的技術含量不高,沒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所能提供的集成優勢進行信息交流,忽略了信息技術互動性帶來的管理效應。第五, 國內某些專項施工工藝采用了計算機控制技術,而在日本已采用自動化施工系統,不僅將施工現場作為一個車間,而且實現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化流水線施工。第六,國內行業管理剛開始建立數據庫,而日本則要求從2004年起,要想參與重點公共建筑項目,設計方、承包方從項目的招投標、項目管理信息的提交,直到竣工資料備案都必須通過計算機網絡或電子介質進行,并且必須符合有關的格式標準,即必須按照信息化的規程行事,樹起了一道無形的技術壁壘。第七, 缺乏適用標準和適用的數據庫,不利于推廣信息技術。同時,建筑業從業人員的計算機知識水平不高;第八,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建筑企業利潤偏低,無力加大此方面投入;還由于投入信息化市場回報不明朗,管理層對信息技術帶來的好處認識不足,也使企業不愿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
五、施工企業信息化的步驟
如前所述,施工企業信息化可分為企業管理層面和工程項目管理層面。當前,我國施工企業管理又可細分為集團公司(工程局)和子公司(工程處)兩個層次的管理。集團公司(工程局)的主要管理業務為:集團公司的經營、計劃、人事、財務、技術管理;對所屬分公司的管理以及對所屬重點項目的綜合信息處理。子公司(工程處)的主要管理業務為:子公司的經營、計劃、人事、財務、技術管理;對所屬項目的綜合信息處理。工程項目管理的主要管理業務為:與具體工程項目相關的信息處理。如,招投標、預決算、施工組織與計劃、合同管理及施工現場管理等。目前,大部分施工企業尚未形成企業指導項目、項目依托企業,協調發展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國內一些具有影響的軟件開發商也大多將業務重點放在項目管理層面上。如同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地開發了同望建筑工程招投標集成系統、同望公路工程招投標集成系統和同望項目管理集成系統。這些系統較好地滿足了工程項目管理層面的需要,深受廣大施工企業歡迎。但如何將項目層面與企業層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化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素質,積極應對WTO的挑戰是擺在廣大施工企業和軟件開發商面前的一大課題。我們認為廣大施工企業應積極地有步驟地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
1.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企業內部網絡,為構建企業信息化平臺提供基礎硬、軟件環境。
2.在企業內部建立網上協作環境。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及時的上傳下達,實現高效率的網絡協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業網站,從而加強企業內部與外部運轉效率,及時對內、對外發布企業、產品等信息、宣傳企業形象。
3.建設企業的核心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如財務管理系統、經營計劃系統、采購系統、項目管理系統、設備物資管理系統、人事教育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等。
4.建設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在企業網站基礎上,增加網上交易功能,如實現電子采購系統等。
5.企業應用集成。采用相關技術將企業門戶系統與內部管理系統連接,實現對企業分布式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系統的信息集成。
下一篇:全省在建高速公路總里程3340公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