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深觀察|康莊大道通萬戶,百川歸渠入海來
項目簡介:貝寧科托努雨水整治LOT BM_T01項目,是湖南路橋繼圓滿完成貝寧市政一期三個項目后深耕貝寧市場的又一個大型民生工程。項目資金來源為世界銀行貸款,業主為貝寧生活環境交通部,工期18個月,合同額約2.0271億元人民幣,道路總長約7.8km,涵蓋路基、路面、排水、三網遷移、亮化以及綠化等工程。主要工程內容為10區的Pa3盆地中河道的991米雷諾護墊和周邊17條附屬道路施工、4區的Y盆地周邊3條道路施工、維達泥漿掩埋場以及相應進出場道路施工。
科托努,這座美麗的西非幾內亞灣畔的濱海城市,由于平均1米的海拔,低洼的地勢,不完善的排水系統,在每年長達6個月雨季的吞噬下,水患擾城,內澇嚴重。
為此,貝寧政府啟動了大型民生水患整治工程——科托努雨水整治項目。在這座西非濱城,“路橋湘軍”瞄準陳舊落后的河道管網設施,清淤疏浚,修建干凈整潔的城市道路,與水爭城、與民為便,為科托努市民出行帶來便利。
01勇挑重擔,完成掩埋場建設
2022年初,項目施工已經啟動,但用來堆放河道泥漿的掩埋場卻遲遲沒有落實。泥漿掩埋場是項目配套的重點環保工程,主要用于收納掩埋在建7個施工項目的河道泥漿。
那時,掩埋場尚處于設計階段,從設計審核、招標、授標到完成施工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項目的泥漿清運計劃以及施工總布局都有很大的影響。為改變這一被動的局面,項目商務團隊積極與世界銀行、業主SIRAT以及業主代表AGETUR進行有效溝通,全方位合作,最終業主將掩埋場填埋項目授予湖南路橋來施工。
圖 | 掩埋場施工
掩埋場工程事關7個雨水項目工程的進度,任何一家施工單位對湖南路橋進度上的投訴都會影響到湖南路橋的海外形象,因此,湖南路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所用到的防水土工材料均需從國外進口,在俄烏戰爭的影響下,船期不固定,國際原材料上漲且供應困難,保證材料的供應變成了項目的重中之重。項目部商務團隊一方面邀請法國公司商務負責人來貝參觀考察,使對方了解湖南路橋在貝寧的真正實力;一方面對接合作銀行,評估湖南路橋在貝的信譽口碑;同時落實信用保函用以保證雙方資金的安全;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多方合作和對接,保證了防水土工材料的順利供應。
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通過對施工任務進行數據化控制,采用工作點責任制等措施,精心安排,合理布局,在工期緊張且降雨頻繁的惡劣條件下,按期高質量向業主交付維達掩埋場工程,得到了世界銀行、業主單位的高度贊揚。
同時,項目部注重技術創新和研發工作。施工采用基于歐洲標準的泥漿掩埋坑地膜(主要為HDPE光面膜)鋪設及焊接工藝,此前我司及國內同行鮮有涉及,缺少相關的參考案例,項目部迅速組織技術骨干成立科研項目課題組,綜合參考歐洲和我國泥漿掩埋坑膜鋪設及焊接相關經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質量控制及配套施工工藝,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提高了效率,大大節約了施工成本,對今后同類工程施工具有積極的指導與借鑒意義,相關的科研和施工技術資料形成《基于歐洲標準的泥漿掩埋坑膜鋪設與焊接施工技術研究》成功立項。
圖 | 掩埋場進出場道路
02開溝筑渠,疏通河道整治堵點
PA3盆地河道整治工程是貝寧雨水項目的一個“鑰匙工程”,決定了該區域匯聚的水流能否順利排向大海。
區域雜草叢生,沼澤遍野,河道施工環境錯綜復雜。中心小島又屬于珍稀動物的棲息保護區,不得隨意破壞水草的環境。遍布的水草下是厚厚的淤泥沼澤地,挖機時刻處于身陷泥沼的危險中,對安全正常作業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今年三月初,一臺挖掘機在清淤作業時突然下沉,機身一半陷進了沼澤地。為了把淤泥中的挖掘機“救”上來,項目部機務人員日以繼夜,在蚊蟲肆虐的環境中尋找解決辦法。以救援點為中心,挖空周邊600平方區域的淤泥,抽水,填砂,確定該區域可承載大型設備后,推土機、裝載機、挖掘機齊齊上陣。好幾天,才把被陷挖機“打撈”上來。
吃一塹,長一智。項目部施工人員改變策略。施工前,先用小型設備清理水草、探路“摸情況”;正式作業的挖機“手臂”由9米加長到15米;為平衡機身,設備尾部加上幾百公斤鐵塊……
“第一次見到這種操作。中國人工作很拼,也很會想辦法!”當地挖機操作手薩洛蒙感慨。
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正是湖南路橋工地上中貝兩國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將沼澤遍野變成了清澈暢通的河渠,水患之地變成了休閑娛樂的生態濕地。
圖 | 河道賓格網護坡施工
03善思篤行,克服地下水影響
貝寧雨水項目所在地科托努市海拔低,施工區域又恰好位于地勢低洼的盆地處,因此地下水位極高,在進行排水結構物及土方開挖施工時,挖機一鏟子下去地下水就如同泉水一樣噴涌而出,可謂是“一斗泥沙半斗水”。
項目部通過布置大量井點降水設施,優先解決地下水位過高的問題,有力保證了項目施工環境。
同時,項目團隊優化施工工藝,排水溝物大多采用預制吊裝施工工藝,最大限度避免了地下水位對水溝施工的影響,又極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過程質量。
項目管理團隊高度重視二次經營和優化設計工作,通過積極與監理業主等有關方面溝通,將路面基層材料由原來的水泥穩定粉砂土變更為級配碎石,既克服了高地下水位對施工的影響,保證了工程質量,又有效避免了粉砂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及供應量不足的不利因素,節約了成本,成為一個成功變更的實踐經驗。
善于思,篤于行,正是項目部團隊對施工設計的成功策劃、施工工藝的多次優化、施工現場的狠抓實干,使得難以下腳的泥澤之地變成了一條條川流不息的康莊大道。
“祝賀你們,我們很滿意,請繼續保持這樣的勢頭。”在視察貝寧雨水項目各個生活營地后,世界銀行代表團向項目負責人欣然表示。圖 | 項目夜景
04魚漁兼授,澆灌中非友誼之花
12月18日,科托努孤兒院里熱鬧非凡。貝寧雨水項目的成員們再次來到這里,為小朋友們帶來食品和玩具,提前慶祝節日的到來。當地的孩子們和項目部小伙伴互相打鬧玩耍,青瓦白墻內,不時傳出非洲人和亞洲人的歡聲笑語……
自2018年進入貝寧市場開始,今年已經是湖南路橋投身至貝寧建設的第五個年頭。除了不斷提升履約能力外,項目部還不遺余力地投身于當地的公益事業中,每年都會對學校、孤兒院以及教堂等機構進行學習以及生活物資捐贈,修整學校環境設施,支持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受到當地政府和媒體的廣泛贊譽和報道,與當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做公益最大的收獲,是給受助人帶去溫暖和希望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感動與啟示”,談及做公益,項目經理劉卡迪堅定地說,“公益事業是我們一輩子要做的事。未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我們,我們的路修到哪里,愛心就會傳播到哪里。”
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項目團隊剛到貝寧時,當地懂儀器的工人很少,而專業技術人才的工資也是遠遠超過了當地平均工資水平,不論從用工成本還是人才培養來說都難以達到要求。
憑借著經驗,項目的測量主管張朦挑選出了一批相對熟練和靈活的工人,開始手把手教授他們儀器的使用方法、數據計算的能力等,日常測量工作就讓工人操作儀器,進行放樣驗收等工作,他在旁邊做臨場指導,隨時糾正問題。每天工作結束,再和工人一起對當天的工作進行復盤。這樣既培養了工人的測量技能,又確保了測量的準確性。
到現在為止,項目部培養的當地測量工人已經熟練掌握操作儀器工作的方法,在監理一次次的考驗中都能夠輕松應對。“感謝湖南路橋,不但給我們工作,還教會了我們技術,中非友誼長存!”測量員AYI kouassi Ambroise這樣說道。
圖 | 項目部捐助當地孤兒院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一帶一路”的書寫,貴在行動,重在堅持。中國基建的力量也一定會在大西洋彼岸之地生根、發芽,并幫助當地盛開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之花。(通盛公司 胡楠、姬志林)
下一篇:最后一頁 返回列表